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灵活就业更有温度
家门口的“零工驿站”带来了什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余梦娇
【资料图】
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的急难愁盼,江苏今年启动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打造10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10万名困难群体就业,今年首批建设300个服务站,帮扶就业3万人以上,已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南京创新思路,在全市布局打造“零工驿站”,为求职者和用工方提供现场招聘、信息推介、技能培训等多样化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灵活就业更有温度。
设在家门口,有助企专员提供服务
今年春节后,位于建邺区兴隆大街188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内的“零工驿站”格外忙碌。“有啥好工作没?就这附近的。”4月3日,街道劳保所所长厉敏向一名求职者介绍南京市就业政策的间隙,两名中年妇女边问边走了进来。“你们先在大屏那边看看,我忙完马上过来。”
顺着厉敏所指方向,一块大屏上正滚动展示着企业招工信息,几人围观,仔细看岗位要求。大屏一侧的墙面上,是纸质招工资料,主要面向年龄结构偏大、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求职者;另一侧摆放着4台自助终端智慧系统,方便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在线进行供求信息沟通。
在莫愁湖街道“零工驿站”,大厅里配备了4台自助电脑终端,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智慧人社手机App扫码查询相关政策以及办理相关业务。其中两台电脑主要是以省智慧就业云平台为基础,公示了全省的就业招聘信息,失业人员可以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查询岗位信息。这里还贴心准备了“小莫专员”指导办理网上业务。如果是年龄偏大的不熟悉电脑的人员,“小莫专员”会及时引导其至线下柜台办理相关业务。
“以前找工作要往外面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方便多了。”家住茶亭社区的陶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因各种原因双双失业,无奈之下,他来到莫愁湖街道“零工驿站”寻找工作,经过推荐和岗位匹配,他顺利找到了工作,成为长虹路大市场的一名送货员,月薪5000元。
“近年来,零工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我们选址莫愁湖街道、兴隆街道,在全市率先打造‘零工驿站’,也是为了满足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应届就业人员等不同类型求职者的个性化需求。”建邺区人社局副局长李兴介绍,他们还联合街道开展企业大走访,广泛收集招工信息,及时掌握新增企业的用工需求,按公司类型精细划分就业类别,并对就业困难人员摸底调查,安排助企专员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做好招工用工服务,联合专职运营团队、职业指导师和创业导师团队等共同打造运营服务阵营。接下来,他们将以建设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零工驿站”标准化建设,建成“零工市场——零工驿站——零工之家”区、街、社区三级全覆盖的就业体系,促进零散工充分就业、体面就业。
找工作更快捷,遇争议有人管
位于江宁区秣陵街道殷巷社区的劳务市场,是江苏省首个省市区共建零工市场,周边千余家商户常年提供300多个灵活用工需求,200多名零工在此谋生。
“自从有了‘零工驿站’,我们找活儿更省心了。”在殷巷附近打了6年零工的林李说,以前“趴活儿”,一等就是两三天,出工“饥一顿、饱一顿”。去年,江苏省零工市场正式运行后,劳务专员组织周边的商户把用工需求集中发布,零工们只要走进零工市场大厅,立刻就能上岗“接活儿”。“零工市场内空调、饮水机、微波炉一应俱全,风吹不到,雨淋不着。”
今年以来,零工驿站内发生的几件事,让林李的心里感到更加“踏实”——
聪明能干的工友葛家望报名参加了水电工技能培训,被介绍到环保设备公司上班,成了一名稳定的“正式工”;憨厚老实的工友老陈打零工时遇到雇主“扯皮”,劳务专员立刻赶到现场调解,平息了争议,结清了工钱。林李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说,“打零工的生活,越来越安全、可靠、有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江苏省零工市场负责人汤先生介绍,目前,零工市场内已集合了上百家大型企业,如中兴科技、喜星电子、吉宝通讯、英华达等,立足江宁,覆盖全市,服务全省,辐射周边。另外,零工市场也会提供一些特色的岗位,比如针对青年人需求的斜杠青年岗位、针对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的爱心宝妈岗,这些岗位让每个人都能在此找寻用武之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获取更多收入,完美契合了打零工“自由、灵活、赚钱”的初衷。“市场进一步完善后,不光要为“零工”就业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完善后,甚至可以分担部分人才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零工市场的知名度,做更高端的人才引进服务,为南京乃至整个江苏打造成为经济高地做出贡献。”
让灵活就业便捷更有温度
“非常感谢省零工市场搭建的就业平台,帮忙招募了一大批临时用工人员,解决了我们的用人难题。”今年春节后,江宁区某连锁餐饮公司曾出现用工荒,公司人事经理许先生向省零工市场求助后,工作人员建议许先生根据营业额的高峰和低谷情况,采用“小时工+全职工”组合的灵活用工方式,并迅速发布了“兼职信息”,不到两天时间,50多名求职者顺利通过面试,活跃在各岗位上了。
不求“大而全”,重在“小而精”。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个省市区共建示范性零工市场、6个区级零工市场、18个街道级“零工驿站”,2个社区级零工小屋,总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不到1年时间里,近50家“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日均提供就业信息350条,开展人社惠民政策宣传50余次,高频次开展小而精的招聘活动,累计促成2.8万人实现就业。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章莉告诉记者,在过去,零工求职者少数靠朋友、熟人介绍活儿,大部分聚集在人流量密集的所谓“零工聚集地”等待雇主“找上门来”,寒冬酷暑、风雨兼程,是零工们守望工作时的写照。如今在“零工驿站”,他们可以在环境舒适、冬暖夏凉的求职场所中寻找就业之机,寻找幸福生活密码,这也传递了一座城市的温度。“‘零工驿站’对零工群众而言,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就业途径,还有日趋完善的就业新政策、新格局带来的力量、温暖和尊重。”
“‘零工驿站’的出现,不管是对灵活就业群体,还是对用工企业,都是一种双向互赢的善举,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丰富就业渠道,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一个安心务工渠道,还能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为用工企业提供一个放心用工的公益平台。”章莉说。
“零工驿站”解决的不是场地腾挪,更是深层次的各类需求问题。章莉建议,充分发挥“零工驿站”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路径。在硬件配备上,针对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在功能配备上尽量保证齐全,为他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冬暖夏凉的求职场所。在软件服务上,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灵活度,可以开辟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渠道专项整理推送信息,确保零工求职者能第一时间掌握求职信息,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匹配,提升双方满意度。“期待更多地方建成更多更完善的‘零工驿站’,让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感知城市温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