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上市股东年报的逐渐披露,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浮出水面。整体上看,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业绩增速放缓,梯队分化加剧。
截至2022年末,全国已开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达8844.41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2021年的43.5%大幅放缓。在已披露业绩的15家机构中,仅1家总资产过千亿,营收超百亿、净利润过十亿的也仅有2家。
【资料图】
“分析持牌消费金融整体业绩,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增速下降,二是头部和尾部公司差距分化明显,三是资产端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四是不良率整体持续升高。”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消费金融行业依然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除技术层面之外,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影响消费金融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
同比增速放缓
中国银保监会非银部近日发表的文章《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中提到,截至2022年末,全国已开业30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总额8844.41亿元,负债总额7847.23亿元,所有者权益997.18亿元。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放线上贷款2.4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96.17%。
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发放消费贷款7.17万亿元,累计服务客户7.89亿人次。累计发放旅游类贷款4972.6亿元、健康医疗类贷款2917.49亿元、教育类贷款3973.32亿元。
具体来看,在15家已披露业绩的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以175.01亿元的营业收入、33.29亿元的净利润和1643.46亿元的总资产,成为“三料冠军”,也是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突破1500亿元的公司。不过,对比来看,2022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已经降至个位数,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兴业消费金融则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1.15亿元,较2021年同期83.91亿元增长20.54%;净利润24.93亿元,较2021年同期22.30亿元增长11.79%。截至2022年末,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为762.97亿元,同比增长23.48%。
相比而言,多次陷入舆论风波的晋商消费金融2022年营收、净利双降。晋商消金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28亿元,较上年的5.5亿元下降22.18%;净利润0.52亿元,较2021年的0.61亿元下降15.20%。
中邮消费金融也陷入“增收降利”的怪圈。2022年,中邮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0.48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净利润4.43亿元,较2021年减少7.86亿元。截至去年末,该公司总资产增长11.55%至495.53亿元。
邮储银行的年报称,2022年,中邮消费金融累计为3万名客户提供了专项息费减免、账单平移、信贷支持计划和调解等金融纾困服务,其中减免息费约8489万元。持续降低产品利率,贷款综合定价较上年度下降1.55个百分点。
两极分化明显
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业绩增速为何放缓?中国银保监会非银部的文章指出,消费金融行业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一是细分客群能力不足,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二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企;三是自主风控能力不足,风险管理成本被动抬升;四是中低收入客群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不足,运营成本较高。
“去年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国内消费市场预冷,给消费金融业务也带来压力。受疫情影响,依赖于线下的诸如教育、旅游、医美、装修等消费场景在疫情期间受到较大冲击,实际上对消费金融公司经营和客户还款能力都产生较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根据借款人客群的情况、资产质量表现,调整风控和催款策略,做出平衡性安排。另外,在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背景下,借款利率的下降也影响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向记者分析指出。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从业绩看,消费金融行业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整体增速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被抑制,以及利率受到压降等;二是头部消费金融机构受益于更好的风控能力和品牌效应,资金成本优势明显,导致头部和尾部公司差距持续分化;三是能够看到资产端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四是受到疫情单点多发较大影响,不良率整体持续升高。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对记者表示,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差异较大,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虽然增速放缓,但是资产规模依然不断增加,而大部分中小消费金融公司则增长乏力,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头部消金公司增速放缓主要原因还是杠杆限制,需要增加注册资本。对于一些总资产较小的消费金融公司,获客成本和资金来源居高不下是其增长困难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风控技术投入有限,部分中小消费金融公司逾期不断攀升,这也对其规模增长带来挑战。”王诗强分析说。
于百程表示,目前看,消费金融行业依然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除了技术层面之外,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消费金融公司保持业绩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发展路径上,王蓬博建议,在自营业务和内容方面加大投入,线上业务引流明显的前提下做好线上渠道建设,对客户差异化需求进行合理满足。同时,也要早日建立独立自主的风控模型,开启数字化转型战略。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