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剑
韩国科研团队最近发布的一篇论文可谓“震惊世界”,因为这篇论文描述了超导体在常温状态下出现的“可行性”。而方法也简单粗暴,甚至可以说是“手搓模式”——搞一炉子“配料”猛烧一通,然后就能烧出一种绰号“LK-99”的物料。这种物料只需要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实现超导。加入铜之后,超导属性可以在127度左右体现。
(相关资料图)
(“LK-99”晶体是由铅磷灰石稍加变动的六方结构)
为什么这个消息会引爆全球关注,因为超导体这个东西,要求电阻“归零”,必须在高压和零下196度低温条件下,才可能实现,到目前为止都无法在常温状态下搞出来。然而奇怪的是,成功吸引关注之后,韩国突然又“深藏功与名”。据媒体报道,韩国的团队已经要求预印本网站arXiv下架论文,并表示这一论文还不完整,是有成员未经允许自行发布。
(来自韩国团队的两篇论文)
不过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韩国的论文在arXiv上发布了两次,而且是不同作者抢着发布的,这就说明有“争功”的嫌疑。而且早在今年3月份,韩国团队就在为“LK-99”申请专利了。这也说明,韩国并不是在打一场无准备的仗。为何论文会在这个时候撤回,其中因素可能很复杂,也不排除是因为没能拿出成品,没有说服力等。
严格来讲,韩国的方案确实有点“低级”,因为这就是一个将各种物质放一炉子里“锻炼”的过程,甚至会让人想起“炼金”、“炼丹”这样的术语。“LK-99”被认为是一种铜掺杂的铅磷灰石,理论上只要是有一些基础条件的实验室,都可以进行类似的研究。
当然,真相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所以外界也没有急着否定韩国的研究。而且,在韩国默默撤论文的同时,中美俄的实验室,已经传来了新消息。
(网传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可能有了新结果)
网络上有消息显示,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已经通过试验,搞出了悬浮角度大于韩国方案的“LK-99”晶体,这种具备磁悬浮能力的晶体,或将实现“无接触超导磁悬浮”。而著名的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也宣称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方案,证实磷灰石的铅被铜取代时,会有相应的结构变化出现,结果产生的“成品”,高度贴合于韩国方案的结果。从这里看,“烧炉子”似乎还真是可行的。另外,有俄罗斯专家也宣称研制出类似于“LK-99”晶体的物质,且具备典型的常温抗磁性,这正是常温超导所需要的关键属性之一。
(美国公司声称研发出来的新材料)
另据媒体报道,arXiv已经出现至少另外3篇与“LK-99”晶体有关的论文,其中2篇来自中国,1篇就是美国的。
至此,常温超导已经火遍全球,可以说中美俄几乎同一天手搓出“LK-99”。相比之下,一直被网友调侃“宇宙第一”的韩国,现在反而显得低调了。
(韩国方案)
当然,常温超导能否真的复现乃至投产,这个问题还得科学来说话。科学是讲究严谨的,而严谨就意味着追求百分百正确。现在随着室温超导的超热,各种消息也在疯传,比如有美国公司就声称已经造出“石墨烯泡沫材料”,可能也具备室温超导属性。这种炒作的结果,就是“概念股”不断暴涨。不过,专家认为像“LK-99”晶体之类的材料,理论上有可能,却还没到真正复现的地步,因为需要真的能够实现超导和磁悬浮。也就是说,可能性存在,但还未证实。有些材料搞出来更像是半导体,而不是超导体。
(一些重复实验获得的“LK-99”晶体,并没有在永磁体上表现出斥力,也没有出现磁悬浮)
虽然如此,但我们也希望看到室温超导技术,真的有一天成为“家常便饭”。毕竟“零电阻”这个概念是意义重大的,如果能够实现室温条件下电流传输的零损耗,那么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起到前所未有的突破推动作用。有观点甚至认为,如果常温超导实现,则一台手机的运算能力就可能顶一台量子计算机。大家可以据此想象,常温超导的意义有多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