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莉:创新漆器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杨莉
漆盒作品
(资料图)
青葱时代的杨莉(受访者供图)
漆器作品《九歌湘君》
杨莉喜欢做的龙凤纹样。
“雕镂釦器,百伎千工,东西鳞集,南北并凑。”早在西汉,扬雄就在《蜀都赋》中描述过成都漆艺制作工序的繁复。而在这繁复的工序之后,是华丽的器物与历久弥新的漆器。漆器,既可以是华贵富丽的装饰品,也可以是有着玉一般光泽的日用品。初夏,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莉(艺名杨莉尔倩)的工作室。这里陈列着她过往许多的优秀作品,如《丝路友谊》《九歌湘君漆盘》等,也记录了漆艺在她手中的创新与变化。
创新彩色雕漆隐花工艺
让使用成为最好的传承
割漆、制漆、设计、制胎、漆工、装饰、清光、抛光……杨莉介绍,制作漆艺的步骤,大约就是这些。之所以说“大约”,是因为不同的漆器,使用的工序也不尽相同。但是成都漆艺亘古不变的要求,就是使用天然大漆。天然大漆是通过割破漆树树皮收集的一种原料。“天然大漆优于任何一种化学漆,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也可以保留光泽和基本的面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就是证明。”这一只朱红漆碗,将中国的漆艺发展史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前。
在杨莉看来,天然大漆的优越不止于此。“它还能够包罗万象,任何材质制成的胎都可以做成漆器。”木胎、瓷胎、皮胎、竹胎、铜胎、脱胎,路边捡的叶子、花瓣,都可以制成漆器。“只要你愿意去做,掌握方法,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就能够赋予漆器生命。漆艺吸引人的地方也在于此。”杨莉说。
“我们常说,做漆器需要七十二道工序,也就是说,最简单的作品也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像是这种大的漆画作品,”杨莉指着身后长约2米的漆画《丝路友谊》说,“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完。”时间越长,需要运用的技术自然也就越多。
明代《髹饰录》中记载了漆器制作的400多种方法,杨莉说,这400多种方法是前人留下的,而在当代漆艺人的手中,有更多的技法融入其中,为这项千年技艺开启新的发展篇章。杨莉最为自豪的,就是从只有朱红、墨黑两个颜色的雕漆隐花工艺中,创新出了多彩动人的彩色雕漆隐花工艺。
传统的雕漆隐花工艺是在器物上进行雕漆、贴金银箔等工艺后,再以透明漆覆盖在其上。但是杨莉觉得,这样做出来的作品缺乏色彩的点缀,略显单调了些。于是,她创新了以不同的金属作为底层,再在金属底上进行雕漆隐花工艺的方法。最后又以用植物染料染色的透明漆覆盖其上,从而达到与众不同的彩色雕漆隐花的效果。
在杨莉之前,她的师父曾庆华就对传统的拉刀针刻技艺进行了改进创新。在传统的拉刀针刻技法中,所谓“拉刀”,就是用刀向前雕刻,以此来创作出手艺人想要的线条。但是曾庆华一反其道,发明了运刀如笔般向后方“拉”的方法。如此,便能够得到粗细不一的线条,组成更加灵动和巧妙的画面,让即便只使用一种色彩的漆器也能够做到有层次、更生动。
杨莉的创新不只是在技艺上。她指着展示柜中的一件方盒介绍道,这看似古色古香的方盒上,“小蜜蜂”却在跳着芭蕾舞。
杨莉介绍,自己在制作这件作品的时候,用丝金的方式在一整块金属上雕出了八只穿着芭蕾舞裙、正在跳舞的小蜜蜂。装饰在“小蜜蜂”周边的,也是现代的卷草花纹样。真正的传统纹样,只在方盒最外圈的花纹。除此之外,杨莉还在每只小蜜蜂的翅膀处以螺钿进行装饰。“虽然整体还是以金属进行装饰,但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装饰方法,所以看起来还是非常漂亮的。”说到这一件漆器,杨莉很满意。
虽然雕花的作品精美无比,但是杨莉也意识到,这些作品可能很难吸引现在的年轻人。“年轻人才是我们的消费主体,我们现在很多作品也是依据年轻人的审美和喜爱来制作,比如说饰品、梳子、名片夹、笔筒、鞋子等。”
除此之外,杨莉也试着将较高的漆器价格降下来,让漆器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她试着用青花瓷、陶器、建盏等材料作为漆器的胎,如此便可以省掉部分工艺,价格自然也能降低一些。“我们小时候,漆器就是融入生活的。碗、筷子、提篮都是漆器。但是现在好像更多地变成了摆件、工艺品。如果我们想把漆艺传承下去,就应该更多地使用它,漆器才会有更大的市场。”杨莉说,“使用是最好的传承。一个匠人有了自己体面的生活,才会更有动力去做好这个事业。”
传承发展成都漆艺
赋予其更强大生命力
杨莉1975年考入四川工艺美术公司,主动要求分入成都漆器厂后,开始学习制作漆器。因为本身就有画画的底子,又跟着多位师傅学习,汲取众家之长,很快成为出色的漆艺人。
杨莉最喜欢做的纹样就是龙凤,特别是龙的纹样。“我喜欢龙的纹样,因为这是中国人的图腾。”杨莉说,“虽然很多人都在做龙,难免会被人比较,但是我不怕被比较,我就是喜欢做这个。”杨莉这种强大与勇敢,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撑着她坚持下来。
在成都漆器厂改制后,杨莉也有过能够留在厂里的机会。但考虑到留在厂里后,可能没有制作漆器的机会,需要转向销售,经过深思熟虑,杨莉决定离开漆器厂,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她开始招收徒弟。那段时间,因为徒弟也没有收入,所以杨莉每天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在广告公司画画,其余的时间都花在了漆艺上。再难,也好过不做这门手艺。“如果不做手艺了,我会非常难过。”后来,杨莉在某酒店美工部担任负责人,由此把漆器带进了大酒店,让更多人能够见到这一项成都非遗技艺。
现在,杨莉的儿子辞掉了工程师的工作,和母亲一起担起成都漆艺传承与发展的责任。“他太喜欢漆器了。现在包括我儿媳、儿媳的妹妹,也一起加入了工作室。”一家人把工作室扩建为公司,逐步完善方方面面的工作。他们在全国各地寻找合作人,用自己擅长的技艺,例如设计和装饰,去跟别人做技术上的合作和交换。“这样合作出来的东西价格亲民,也更吸引人。”
谈及自己对匠心的理解,杨莉说:“我觉得坚持匠心,就是坚持初心。我们的初心是要做好漆器,赋予它们更强大的生命力。落实到我们自己身上,就是搞好传承,做好自己的作品。所以我觉得,匠心的初衷,也是它最终的目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徐语杨 实习生 肖奕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