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我市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条子泥为核心区,综合运用“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湿地保护措施,聚力打造候鸟迁飞区沿线栖息地保护样板。
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岸带自然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眼下工程尚未完工交付,已吸引大批水鸟抢先入驻,一拨拨水鸟成行成群甚至形成鸟浪,在此快乐地栖息、觅食,自由翱翔,非常享受即将交付的这个占地1.9万亩新家。
中交上航局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技术负责人赵风:“这里原来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我们综合运用‘湿地水文水系恢复、湿地微地形恢复、湿地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互花米草防治’的修复措施,初步恢复了淡水湿地、咸淡水湿地、咸水湿地等原生自然湿地生境。”
条子泥湿地是候鸟迁飞线路上的关键区域,每年有超过410种、上百万只候鸟迁徙至此停歇、觅食、栖息、换羽。为了方便鸟儿觅食,在2019年,当地创造性地对海堤内侧一块720亩的鱼塘进行人工修复改造,打造出国内第一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效果十分显著。于是,当地政府乘胜追击联合多方,大力开展湿地修复工作,先后修复了1万亩潮位栖息地,并大规模开展互花米草整治,成功摸索出给鸟让地、为鸟留食、人鸟和谐的候鸟生境修复保护路径。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伙伴关系协定秘书处科学部科学官员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教授贾亦飞:“像720这种高潮位栖息地的保护的管理模式,是能够体现我们当地政府、整个中国政府对保护的一个决心,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案例,条子泥湿地的保护实践,被誉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实践,我们未来也希望条子泥的这种保护管理工作,也能够被不只是世界遗产,也能够推向到更多的领域来作为它的一个示范的一个样本。”
与此同时,当地还加强湿地底栖生物研究,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湿地研学活动,培养公民科学家,探索构建人鸟友好型社区,并讨论制定720水鸟高潮位栖息地保护修护技术规程,为候鸟迁飞通道沿线树立标杆。
东台市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我们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秉承基于自然的保护原则,加大湿地修复保护力度,构建一条50公里长、近10万亩的海岸候鸟栖息保护带,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中国解决方案,为协同候鸟迁飞通道沿线保护、构建鸟类保护命运共同体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