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郭倩倩在节目上表示,AI大模型的接入对于机器人它的催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能力、视觉能力、运动控制能力,还有虚拟仿真能力。
以下为文字精华:
提问:当下人形机器人还处在0-1的阶段,AI大模型的赋能如何看?
(相关资料图)
郭倩倩:机器人跟手机或汽车一样,它的构成有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AI大模型的接入,解决的是软件问题,让软件更加智能,帮助人形机机器人实现人机互动。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接入到大模型里,这种软硬件融合明显在提速,比如波士顿动力将自己的Spot机器狗接入ChatGPT,实现人际互动。
AI的接入,对于机器人的催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语言能力,人形机器人接入ChatGPT后,可以更好的体现其语言能力,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帮助人类解决问题,并且这种交流互动会更加自然。
第二是视觉能力,视觉这块AI的提升使得机器人更好的去辨认学习和适应周边的环境。在机器是觉得大模型加持下,机器人对于物体的识别精确度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
第三是运动控制能力。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由各种软件组成,就好像手机的IOS系统或者安卓系统一样。而硬件则是机器人的骨骼肌肉,由很多机械硬件构成,包括电机、减速机等等运控系统。以AI大模型为基础的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提升机器人的灵活性,比如机器人双足行走的过程种,平衡性和协调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最后一点是虚拟仿真测试。现在对机器人进行训练主要在B端,也就是工厂端去进行训练,让其去实现一些抓取的动作。虚拟的仿真测试通过大量的测试,降低它的试错率,然后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试错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更快迭代产品。
总结来讲,AI大模型的接入对于机器人它的催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能力、视觉能力、运动控制能力,还有虚拟仿真能力。
提问:随着老龄化和用工成本提升,机器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怎么看?
郭倩倩: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可以说是星辰大海。首先老龄化确实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2013年不到10%,到2021年在14%左右,未来到2035年,根据联合国的预测,这个数字会到22.5%。未来工业操作方面,劳动力会有很大的不足,这部分缺口就需要用机器人代替人。
另外用工成本方面,我们现在雇佣一个成熟的技术工人,比如焊接工作,不到1万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是请不到的,所以在用工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我们是有很强的机器替人的诉求的。
特斯拉新推出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售价大概是2万美元。参考电动车,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在1000万辆,如果未来人形机器人的销量也达到1000万台,按当下2万美元的价格算,潜在空间在2000亿美金,是一个万亿级别人民币的蛋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