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6月29日电 题:“新”意盎然事业兴——福州新区发展剪影
新华社记者周义
(相关资料图)
波光粼粼的东湖上白鹭翩飞、现代化的三甲医院拔地而起、新型产业和数字经济厚积薄发……走进今天的福州新区,与浩荡的海风一起扑面而来的是日新月异的发展气象。
遵循福州城市“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方向,福州新区在2015年8月应运而生。作为全国第14个、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初期规划面积800公里的福州新区即将进入“八年级”,历经多年发展建设,福州新区正成为福建省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新城之“新”,首在环境。滨海新城是福州新区的核心区,多年前,这里还是人口稀少、基础薄弱的边角之地。福州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陈悠介绍,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滨海新城此前“风大、沙多、水咸、土瘦”的情况大大缓解,丰富的岸线资源、美丽的滨海风光重新焕发光彩。
据介绍,按照生态优先原则,目前福州新区构建超21公里的沿海防护林带、完成800多亩的“湖海田”系统生态修复,塑造沿河绿带约53公顷的“多廊多园”生态格局,持续推进绿色新城建设。
新区之“新”,重在产业。自获批成立以来,福州新区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5%。以光电显示、大数据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快速集聚,形成移动、健康医疗、云计算等五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推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1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22家。
“从规划到招商,再到拿地建设和投产,仅用时18个月,高效的管理服务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和主动。”福州恒美光电项目中心总监张国安说,工厂从江苏昆山扩建于此,产线可生产最大宽幅为2.6米的8K超高清偏光片,可供110寸显示屏使用,实现了关键显示面板的“中国制造”。
走进福建省大数据交易所,卫生健康、社保就业、财税金融……26个领域的实时数据在超大屏幕上不断跳动,它收集了700多亿条数据记录和文件,囊括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搭建了线上数据交易平台和线下的服务产业生态交易大厅,通过数据经纪人的挖掘和撮合,拉动数据更快交易流通。”福建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卞羽说,数据产品形态多样,交易所目前已签约数商200多家、服务数商500多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值超百亿元。
新城之“新”,惠在民生。获批近8年来,福州新区先行建设安置房等民生工程和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配套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师范大学附属滨海小学、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功能性项目相继投入使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当时选择留下,太对了。”居民林大妈是长期居住的福州新区人,当初考虑到交通不便,一家人曾想过搬到福州主城区,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新区不仅交通瓶颈迎刃而解,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更全面激活。
随着地铁、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推进建设,福州新区与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逐步构建起“空港海港、一铁三轨、五横四纵”的高效便捷、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并叠加“海丝”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等综合优势。
“随着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福州新区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以‘新’为方向,福州新区今后将推动建设产业新区、数字新区、宜居新区、活力新区,着力打造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窗口。”福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斌说。
关键词: